鄉土懷情系列莊裡的第一台電視

2015/11/24  刊載於 金門日報副刊

作者:藍芸

童年時期在純樸的村莊裡,知識傳達不普及,會訂報紙來看的人屈指可數,家族裡也只有三叔公有天天看報的習慣,外界訊息和知識的流通的另一個管道是收音機裡的廣播。而莊裡的第一台電視機,是榮祥叔女兒的嫁妝,她嫁給同村福貴伯的兒子,算是門當戶對,一台當時稀有的電視機當嫁妝,也算給了女兒和親家們很大的面子。
    那時的電視台最早只有「台視」一家,幾年後中視也誕生了,節目時段也不是全天候的。一般中午時段是播報新聞,在我的印象裡台視的新聞主播是盛竹如先生,還有老人家最喜歡的「楊麗花」歌仔戲,以及「轟動武林,驚動萬教」黃俊雄的「雲州大儒俠史豔文」布袋戲,在當時非常的夯,風靡一時。聽說那時候有些卡車司機,開車途中如果遇上布袋戲播出時間,只要路邊有電視可看的地方,就會先停下來看完再繼續上路(那時尚未有高速公路)。
每當史豔文布袋戲播出的時段,福貴伯家擺電視的客廳擠滿一屋子的人,小孩子在電視前就地而坐,大人才有椅子,但觀看的人實在太多,有些只好到外面由窗口看,太矮的小孩甚至是抓住鐵窗掛在那裡看。到了晚間連續劇時間,福貴伯家也很大方,每晚用一張小桌子把電視抬到門口面對著大埕,讓更多莊裡人可以一起來看電視,那個場面不輸給當時看野台戲的人潮,甚至連賣零食的攤販都來了。
    晚間來看電視的多半是大人,小孩不太懂連續劇在演什麼?是跟著大人來湊熱鬧,一大群小孩們就在大埕圍牆邊的石頭堆裡上下跳躍嘻鬧。那個年代鄉間晚上是很孤寂的,有了這一台電視後,這裡變得很溫馨熱鬧,也是大家的情感聯誼站,也讓我們成為現在難忘的回憶。
那時著名的連續劇有民國五十八年(1969)中視推出的連戲劇《晶晶》,曾經轟動寶島;吳風和張琦玉主演的愛情文藝片《情旅》,堪稱是台灣第一部「偶像」劇。還有台視的八點檔,親情倫理劇片《星星知我心》,吳靜嫺演古秋霞,是五個孩子的單親媽媽,非常辛苦的養育孩子,但當知道自己生重病,將不久於人世時,分別將五個孩子陸續尋找領養家庭。當時的故事情節和演技,著實賺了我們不少眼淚。記得那時演大姊的石安妮,演最小兒子的可愛童星,就是現在的小小彬和迷你彬的爸爸「小彬彬」,當時他的年齡大概跟現在的迷你彬差不多,是那時一個超萌的童星。  
    除了這些,那時還有一項很讓國人著迷引以為傲的「棒球比賽」。紅葉少棒隊、金龍、巨人、兄弟象隊。根據記載,紅葉少棒隊是由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的「紅葉國小」所成立的一支棒球隊;起源於1963年該校的校長林珠鵬因喜好棒球而興起成立正式棒球隊的想法,並邀請當時的紅葉幹事古義擔任義務教練,成立的「紅葉少棒隊」。在各種條件艱難困苦的環境下,還傳說曾經「以石為球、以棍為棒」堅苦的訓練。在1968年與日本隊比賽獲勝之後,該少棒隊成為了從艱苦中站上國際體壇的代表,並引發了台灣在1960年代及1970年代的棒球熱潮。
    台中兩支少棒隊,巨人與金龍,1969年金龍少棒隊不但獲得遠東地區代表權,並參加美國少棒聯盟於威廉波特舉辦的世界少棒錦標賽,一舉奪得冠軍。這雖然只是屬於小朋友遊戲性質的棒球賽,然而卻是台灣得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,不僅台灣棒壇受到鼓舞,對於當時受外在國際局勢不利影響下的台灣民心士氣,也產生了莫大的激勵作用。台灣後來了除了少棒,還有青少棒、青棒,也是台灣三級棒球狂飆,整個社會陷入棒球民族主義狂熱的年代。
    那時候到美國比賽棒球,因為美國跟台灣的時差正好日夜相反;1972年,台視前往美國轉播世界青少棒與少棒比賽,所以想看棒球比賽實況轉播就得三更半夜起來看。那時候莊裡的電視不再只有福貴伯家一台,我們家族裡也有了,但是能三更半夜起來看棒球比賽實況轉播的,只有當時還很年輕的小堂叔家,因此每當有半夜棒球轉播賽,我們家喜歡棒球的二哥和大姊,以及三叔公家的那些堂哥、堂姊們,像半夜抓小偷似,兵兵蹦蹦的腳步聲劃過寂靜的三合院大埕,衝往小唐叔家。
不過那時很多經濟較差的家庭裡仍然沒有電視機,當時台灣棒球的熱潮很瘋迷,這些家庭裡的年輕人依然感染了棒球熱,所以「莊裡的第一台電視」仁厚的福貴伯家,滿足了他們的棒球熱,也替他們的童年或青少年時期留下了「彌足珍貴」的回憶,讓他們沒有遺憾和留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s72389040830 的頭像
    ms72389040830

    藍芸(若知音)文章部落格

    ms723890408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